当前位置:主页 > 氦柯五 >

大学生自我成长分析报告怎么写?

  自我意识分析

  经过大半个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到如何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如何塑造和培养人格和意志品质,学习心理到社会心理和职业生涯规划等等非常的全面。下面是我根据这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成果,对本人自我进行的一个自我意识分析。

  泰勒斯说过,要“认识你自己”;尼采也在《道德的系谱》中针对“认识你自己”发表的观点,可以说离我们最遥远的,就是我们自己。换言之,拥有清晰的自我意识是很困难的。

  那么何为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分别对应着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

  一、我的自我意识

  以下是我本人的一个简单的自我意识:我今年18岁,我是一个身材中等、相貌平凡、瘦弱的女孩,我是一个乐观、活泼的人,我的兴趣爱好广泛,我有很多朋友,但是没有知心的朋友,我容易紧张和后悔,我害怕孤独……我分别简单地从生理、社会、心理等角度进行了自我意识的分析。可以说,拥有健全、良好的自我意识,能够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对自己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更好地为自己做决定。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可以说,对于大一新生来说,绕不开的关键词便是“迷茫”,为何会有这种状况呢?那是因为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会不断变化发展的。

  就我本人而言,离开家乡,进入大学后,我发现我找不到了前进的方向,没有明确的目标,大学不像高中那样有老师不断地督促,我的时间需要自己来规划,有太多的活动可以参加,但是却觉得时间不够。因此,在这段时间内,我的情绪波动明显:有时会莫明地充满自信,有时又会情绪低落。这是由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性和自我体验的情绪化导致的,这时能够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便显得尤为重要。

  三、塑造自我意识

  我们的自我意识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和内部心理世界,因此,我们正确认识自我的关键在于要全面认识自我,要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认识自我。不仅要看客观的情况,而且要通过社会比较、他人的反馈以及自我反省来认识自己。

  1.积极悦纳自我

  悦纳自我的含义就是愉快地接纳自我。我在进入大学后常常觉得自己变得十分渺小,周围厉害的人太多了,这时边需要积极悦纳自我,这时,我便会适当地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如“不要怕,我能行”“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也有别人所不擅长的”。通过这种方式,我发现我最大的改变便是,我敢于在公共场合发言了,我接纳自己的害怕,并努力做出尝试,通过竞选班委、上课举手发言、小组作业时上台演讲等方法,让自己渐渐不再害怕了。

  2.有效控制自我

  心理学家班杜首先提出自我效能感,他认为自我效能感能影响人的思维、情感、行动并产生自我激励,我们若要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和水平,关键在于提高自我效能感。

  我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提高我的自我效能感:

  ①设立合适的目标:我还记得我在上大学前,学校便要求我们制定自己的学业生涯规划,当时的我不知道这个东西有什么作用,因此便也是应付了事。等到上了大学之后,我才明白,一份具体、简明的学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在混乱的大学时间

  更好的制定时间表,来规划自己的时间,提高效率。

  ②找到合适的比较对象:找到一个合适的比较对象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看到自己优点,也可以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从而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我的比较对象就是我的舍友,我们经常一起相约图书馆、语音室等,并且约定好直言不讳地说出对方的优缺点,这样不仅有督促的作用,并且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的认识自己。

  ③合理归因:我们如果能够学会适时地深入分析自己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提升自我效能。而我则是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对自己进行自我总结,不一定是每天,我常在某一天情绪起伏较大的时候将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写下来,然后思考导致这种情绪的原因,并尽可能想出解决的方法。合理的将成功的原因归因于自我努力,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这样可以让我产生自我调控感,从而逐步建立自我效能感。

  总之,当我对我自身进行了适当的自我意识分析后,我对自己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帮助我度过开学这一段迷茫、彷徨的阶段,最终云开雾散。

  好吧~我又来了,真是没想到我的心理老师会布置这么多次作业

  下面是我心理课的期末课程论文:

  【摘要】成长是无尽的阶梯,一步一步的攀登,回望来时的路,会心一笑;转过头,面对远方,无言而努力的继续攀登。正如塔尔莱特·赫里姆曾言:“如果一艘船不知道该驶去哪个港口,那么任何方向吹来的都不会是顺风。”很多时候,我会觉得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失去了什么,难道成长的代价就是烦恼吗?不!当眼角流下融入丝丝苦涩的咸腥泪水,我将其称为是历练;敞开心扉,感受“一事能狂便少年”的豪气,回味这抹涟漪般的颤动。也许,在成长中、在历练中、在烦恼中,我不再鲁莽、不再冲动、没有了豪情壮志,却多了一分气质、一种风度、一场回味无穷的盛宴。

  杨绛先生曾落笔:作为一个人,要是不经历过人世上的悲欢离合,不跟生活打过交手仗,就不可能懂得人生的意义。成长是一札无字书卷,在素色的纸张上,我将历史一点点写下,一点点文化写下,一点点成熟写下。当书卷形成华章时,我知道,这便是人生的模样。此时,我已在书卷中撰写了十八个年华,现在让我浅阅曾经的过往。

  一、个人成长史

  人生逆旅中,我们行色匆匆奔赴下一个目标,或许彷徨,又或感伤。若将我的成长比作一场电影,那么初中之前是电影的序幕,初中之后便是正式开场。

  初中之前,我和我的父母、爷爷奶奶、伯伯伯母一家三户人住在一大栋房子里,那时候很小,不懂什么是苦恼,即使不富裕,但在小小的农村里,没有电子产品的阻隔,有一群小伙伴陪你疯、陪你闹,无忧无虑,但成长是不可能没有崎岖和阴霾的。

  现在想来,那些事似乎还有点可笑,但却深深烙印在我心中,这也是我第一次讲述。那时候上学需要每天坐村里安排的班车去学校,由于是整个村里的小孩都坐同一班车,所以那辆车上有从一年级到初三各种年龄层的孩子。第一次上小学的我,牵着纯真的衣襟,跌跌撞撞地告别稚气,陷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一个小小的车厢宛如一个小型社会,高年级的孩子可以享受好的座位,即使你提前上车,他也会强迫你让座;他们会将不需要的动脑的作业扔给你,让你帮他写;和我同年级的一个女孩会因为司机是她的亲戚得到特俗的照顾;当时似乎车上还有不同的阵营,如果你不听从他们的话,他们会集体孤立你。懵懂的我不懂也不敢拒绝,甚至带有一丝让他们认同你加入“组织”的卑微心理,对那些可笑的“组织高层”怀着羞耻的讨好,那似乎是我第一次认识到什么是“成人世界”。

  后来上了初中后,我家搬到了市里,对于村里的那些孩子,都变得陌生。但是,童年的经历让我渴望受人瞩目,不喜欢那些高年级孩子对我不屑的眼神,不想变成分母中的一员。于是,我开始竞选班委,担任班长、团支书,在中考时考上市里最好的高中;再次回到老家,得到他人的赞美时,听闻曾经那群高年级孩子甚至连技校都没读时,不可否认当时我心里扬眉吐气的感受。那时候的我,应该时自大的、骄傲的,觉得自己是不平凡的,但是成长的途中会让你接受自己的平庸,踉踉跄跄地受伤,跌跌撞撞地坚强。

  在高中里,我遇到了优秀得耀眼的人,但是我们是相互陪伴、携手并进的;困难时的帮助、失意时的陪伴、快乐时的分享,都给了我向上的力量。他们不同于车厢里的那些“高层”,那些大孩子只有所谓的年龄优势,只敢欺负弱小,曾经的我好像遭受了一场没有意识到的暴力,而我的反抗是想让我变得比他们优秀,回过头来再看他们,不值一提,但却在攀登时出现了心理的扭曲。庆幸我在更好的环境里遇到了更好的他们,与他们相处时我乐于接受平庸,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着我匍匐追赶。

  在阳关下成长,雾轻舞飞扬,到处一片清新明朗;一抹远黛低吟低唱,在细风中殷殷守望,阳光攀越上了山的脊梁,把大地装扮得灿烂明亮。

  二、个人性格解读

  我认为我的性格中有着强势的一面,一部分是由于童年的经历,我害怕被别人指挥,我喜欢自己做主;另一部分受到我父亲的影响,他独自一人打拼,从农村走到城市,在生意场上强势不缺圆滑,有自己待人接物的一套原则,做事比较雷厉风行。因此,在双方面的影响下,我通常都是小组合作中拍板做决定的人,但也会听取他人建议,喜欢有规划、有条理,不喜欢将事情长时间拖延。

  同时是一个开朗乐观型,很容易与他人交往,不排斥结交新朋友,但是在情感上属于被动类型,不会主动与他人交朋友,不轻易敞开心扉,也许朋友够多,但我难以交心;例如我仅有的两个闺蜜,都是与我相熟八年的人。在面对初次见面的陌生人时,能够和对方正常地开展交流,表现得比较轻松;但在有较多人的场合,且都还不熟悉的情况下,我会选择保持沉默。对他人的依赖性不强,无所谓是否孤独,信奉“靠谁都不如靠自己”,不太容易随大流,有时甚至会过度导致偏激。一般情况下,我都可以较理智地去处理事情,不害怕在公共场合发言。

  但我内心却极度敏感,在意他人对我的看法,有时会因为失去耐心导致情绪失控,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尤其体现在我与父母相处的方面。经常会因为父母的一两句唠叨而感到厌烦,又因不擅长情绪的表达,将不满郁积于心,最终在某个情况下爆发。

  综上,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自己:首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做事尽量避免情绪化,要适时通过适当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其次要善于打开心扉,尤其在面对挫折时,寻找值得信任的人,向他人倾述来安抚情绪;再次要懂得与他人沟通交流,明白双方的意愿和想法,不要将矛盾积累导致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后要对周围的人和事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审时度势,在人际交往中学习他人的优势,让自己的价值观包容度更广、视野变得更开阔。

  三、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个人能否妥善处理好人际交往的问题,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学习生活质量,而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能力也是现代人才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

  就我目前而言,我的人际交往主要集中于校园内,与老师、与同学(这里包括舍友、同班同学、同校同学、同乡同学、学长学姐)。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交往的单一性。主要表现为只与本班级或本宿舍的同学或和自己的同乡交流、玩乐、活动,将自己的人际圈子限定在极其狭小的范围;只与同性朋友交往,由于个人性格、心理等原因,不愿也不主动与异性朋友、同学过多交流沟通。二是期望值过高。对人际交往中没有处理好的情况感到苦恼, 追求人际关系的完美, 期望自己能左右逢源, 这种高期望造成失望的心理。自己友善的行为被同学误解或者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 因而对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信心大大下降。

  因此,我打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发现自缺少关于人际交往的理论学习,导致交往技巧欠缺,需要进行理论充电。因此应该选修一些相关人际交往的课程、多听一些关于人际交往的讲座、从图书馆借一些书籍等。②加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交际能力就要在掌握交际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 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能消极回避,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性格或观念不同的人,努力拓宽自己的交际圈,不局限在单一固定小团体内。③提高自己的修养。一是塑造良好个人形象,给予自己正确定位;二是确立交往原则;三是培养自己的良好表达能力,善于表达,适时适度适量。

  四、当下的学习生活现状

  《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后之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能后而虑,虑而后能得。”因此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将要结束之际,我对这段时间的学习状况有如下评价:

  ①首先是课前的预习工作:我觉得在这方面自己做得并不是很好,尤其在上了大学之后,更是不注重预习的工作;②出勤率:这个是我对自己的最低要求,每次上课都不迟到,不早退,表现比较好;③课堂纪律: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错,每次上课都会尽量坐在前三排,在上课时不看手机;④课堂表现:这方面包括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和勤做笔记等方面,总体表现还不错,但是在积极回答问题这方面还需加强,同时也要不断思考,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⑤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完成得比较及时,能独立完成并按时上交,这点比较好;⑥课后复习:在这点上,确实做得不怎么好,一般情况下,只是完成作业并没有自觉去复习学过的知识,通常只有在考试前一两周开始复习;⑦学习效果:这个包括作业的质量,自己从中得到的思考或感想等,自己在思考方面比较少,没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应该说,作业完成情况还是比较认真的;⑧体育锻炼:这个由于从小就不喜欢运动,基本上没有体育课的时候就不会运动,但是由于步道热跑的任务,上大学后还是提高了运动频率。

  针对以上问题,我打算从以下几步做出改变:一是确立学习目标,做好人生职业规划;二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提高效率;三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是为自己设立奖励机制,提高学习的热情;四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五是增加阅读量,开阔视野,不局限于课堂知识。借用巴菲特的话: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人生感到自豪,因为打造人生是每一个人生命所享有的机会,这个机会有着深远而又神圣的意义。我无法选择人生的起点,但却可以选择我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成长的过程也是认识生命的过程,雏鹰振翅千次,寻得长空是归处,鸣蝉蛰伏寒暑,方知夏日可颂。每一个微不足道的瞬间,每一段当时惘然的情感,每一幕心弦微颤的场景,共同交织成记忆的血管,输送滋养一生的感动。人生的意义在于感受,在于深思每一场邂逅的因果,在于以感激之心迎接每一个平凡的落日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