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氦柯一 >

如何正确的走路?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是不是心想:

  我走了这么多年的路,难道会不知道怎么走路吗?

  诶,可别急着走

  “能走路”可不等于“正确的走路”哦

  咳咳

  希望读者们不要以为这是一篇婴幼儿教学文章

  咱们可不是教小宝宝们怎么走路滴!

  而是来系统地为你科普

  啥才是“正确地走路”

  为啥咱要“正确地走路”!

  是不是大家在一岁左右学会走路后

  就没有再学习过任何和行走相关的知识了

  大家走路这么多年,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呢

  我们走路的姿势真的是正确的吗?

  同样是贯穿我们日常生活的走路这件小事

  有的人走着走着越来越健康

  而有的人走着走着却留下了一身小毛病

  其实这些差异都是因为走路姿势而造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来个看似简单却有着大学问的科普——如何正确的走路!

  既然要说走路,那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基础的点--步行周期,看看我们行走分为哪几个部分。

  步行周期

  步行周期(gait cycle,GC):在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被称为一个步行周期,每一侧下肢有其各自的步行周期,通常用时间秒表示。一般成人的步态周期约为1—1.32 s左右。行走中每个步态周期都包含着一系列典型姿位的转移,人们通常把这种典型姿位变化划分出一系列时段,称之为步态时相。一个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细分又可以分成8个时相,一般用该时相所占步态周期的百分数作为单位来表达,有时也用秒表示。大家可以看下面的图。

  单支撑相

  仅有一条腿与地面接触时称为单支撑期,它以对侧足跟着地为标志而结束。行走时,一侧下肢单支撑期所占时间实际上完全等干对侧下肢的迈步相时间

  双支撑相

  一侧足跟着地至对侧足趾离地前有一个双腿与地面接触的时期称为双支撑期。每一个步行周期中,包含两个双支撑期。每一个双支撑期中,一条腿在前,正值刚刚与地面接触,并进入负荷反应期";另一条腿在后即将离开地面,处于站立末期。

  下面我们就以右侧为例,从八个步态时相来看一下,在行走过程中,我们的下肢是怎么运动的

  首次着地: 右侧足跟着地是起始点,脚跟触地的方式(关节的位置)决定了之后的缓冲承重的方式。骨盆旋前5度,髋关节屈曲30度,膝关节屈曲大约5度,踝关节中立

  负荷反应期 : 右侧足跟着地到足底完全着地,同时左侧足趾完全抬离地面,此时重量全部过渡到右侧腿,缓冲震荡,承重同时保证单腿支撑稳定性。骨盆旋前5度,髋关节伸展到10度,膝关节最大屈曲到15度承重,踝关节跖屈15度,此时重心为行走的最低点

  站立中期 右侧腿从全脚掌着地到足跟刚刚要离地。左侧足趾离地到躯干位于该侧支撑腿正上方。骨盆处于中立位,髋关节从10度伸展到0度,膝关节屈曲15度到5度,踝关节15度跖屈到10度背屈,重心约在脚的正上方

  站立末期 右侧腿足跟离地,左侧腿足跟着地 ,骨盆旋后5度,髋关节0-10度过伸展,膝关节屈曲5度,踝关节从背屈10度到0度

  迈步前期 右侧足跟离地到该侧足趾离地,左侧足跟着地,骨盆旋后5度,髋过伸10度到0度,膝关节屈曲到35度,踝关节跖屈20度

  迈步初期 从右侧离地到膝关节到达最大屈曲时,该阶段主要目的是使足底离开地面,称为足廓清。骨盆旋后5度,髋屈曲20度,膝关节屈曲到60度,踝关节背屈到10度

  迈步中期 从膝关节最大屈曲摆动到小腿与地面垂直,这阶段目的是保持足与地面的距离,过高过低都不好。骨盆处于中立位,髋关节屈曲到30度,膝关节从60度到30度,踝关节处于中立位。

  迈步末期 与地面垂直的小腿继续向前摆动至该侧足跟着地之前。骨盆旋前5度,髋屈曲30度,膝关节伸直,踝关节处于中立位。

  没想到吧,走两步路还有这么多分期和身体的变化,那到底是哪里做的不一样,为什么有的人走路是这样的

  而有的人走路就是这样的呢?

  好,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如何正确的行走。

  1、首先从站立位开始,双腿伸直,大腿完全放松,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身体的重心还没有均匀的放在前脚掌和脚后跟,大腿始终绷着劲,放松不下来,需要通过重心来进行调整。

  2、然后通过髂腰肌来向前迈步,迈出腿来,放松自然地微屈着下落,脚后跟落地(触地期)

  过渡到全脚掌(支撑期),由后面腿的臀大肌发力,整条腿伸直向后蹬地,这时候注意大腿向后伸一定要超过身体侧面的中轴线,重心前移进而伸直(蹬伸期)。

  3、整个上半身自然挺直,微微收腹,目视前方,自然向前方迈步,脚不与地面接触的阶段(摆动相)

  好了,赶快到镜子前对比一下自己的走路姿势吧,闷头走了这么多年,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问题哦!

  早点改掉不良姿势

  早点收获健康的身体!